文:葛振英 图:王丹丹
7月15日,基础医学院在淮河医院进行的为期一周的“非医学背景教师培训”早期临床见习圆满结束。参加此次见习的是来自医学免疫学、医学微生物学等教研室的18位教师,主要在肿瘤科、神经内科和神经外科等科室交流学习。
参培教师自2021年9月起,坚持与本科生共同进行理论课程的学习,目前已完成《系统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等课程的学习和考核。2022年7月11日以来,老师们放弃了暑假休息,暂时离别忙碌的实验室,每天不到8点,就跟随指导教师交班查房、参观手术、会诊讨论,繁忙充实,收获颇丰。医学免疫学教师王冰琳说:我的科研方向是肿瘤的发病机制,经过对住院病人多天的追踪观察,了解到由基础研究成果指导的个性化治疗,能够极大地提高肿瘤病人的治疗效果和存活率,非常欣慰。如果把这些鲜活的病例融入到日常教学中,一定会激发学生对科学研究的热情和兴趣。人体寄生虫学教师王小青说:以前都是从课本上、文献上了解医学知识,而见习第一天,我就在ICU见到了年仅8岁却生命垂危的颅咽管瘤患者,深切地感受到生命的脆弱和病人的痛苦,在今后的课堂上,一定会对学生加强人文关怀教育,培养仁心仁术的医学人才。
基础医学教育是医学人才培养的重要基石,与医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密不可分。学院长期对非医学背景教师进行医学课程培训,截至目前,已有25名教师完成培训。近年来,为了加强高等医学教育的临床导向,进一步提升医学生的岗位胜任力,在院长张骁的主导下,学院进一步修订完善了《基础医学院非医学背景教师培训方案》,并获得学校教改项目重点立项。方案要求非医学背景教师需按照“3+3+X”模式,通过7门医学课程的学习和考核,参加至少40学时的临床见习和每学期的基础-临床教师集体备课,同时还为新入职教师配备“一对一”导师指导教学技能的提升。
学院通过以上涵盖理论学习与实践经历、医学知识与教学技能的多维度培训模式,重塑非医学背景教师的医学背景,优化教师专业结构,切实提升教学质量,学院课堂实到率和学生评教结果常年高于全校平均水平,2022年度的河南大学教师教学技能竞赛中,学院获得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其中2名教师为非医学背景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