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动态

学院动态

学院新闻

好老师系列3:“非标准”诠释为师之道--王予东

发布时间:2023-04-26 浏览次数:

文字来源:河南大学  图片:王予东

有这样一位老师,将具有批判性思维的“非标准”式教学方式引入传统课堂,使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人;有这样一位学者,曾任学科教研室主任,却毅然开拓了全新路径,填补了河南大学人文医学领域的空白;有这样一位父亲,富有耐心,满怀温情地陪伴着孩子步步成长。在人迹罕至的道路上前行,往往意味着艰难、晦暗、彷徨,但同样代表了前所未有的开放、探索和创新。

他就是基础医学院医学人文教研室主任王予东。

        博学思辨,走进“非标准”

《中庸》有言:“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做学问应慎重地思考,明白地辨别,切实地力行。其中批判性思维对个人的成长尤为重要。为切实加强对学生这一能力的培养,王予东将批判性思维融入所开设的《大学生防欺诈能力培养》通识课程中,创新出独具特色的“非标准式”教学。

所谓“非标准”,是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规避传统教学模式下“老师讲而学生不听”的弊端。让学生的思辨发言成为课堂主旋律,老师充当“引路人”“指导者”的角色,使学生学习由被动变主动。

采访中,王予东讲到:“批判性思维能力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独立思考,同时需要学会表达,要有表达的勇气与能力。”当谈及开设这门课程的初衷时,王予东回忆说:“思辨与表达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表达是思辨内容的表现形式,而课堂给予表达好的机会,课堂的发言、讨论,对学生而言是一种很好的成长方式。”

除此之外,“非标准模式”更是指王予东将医学理性和人文情怀同时带入课堂并传递给学生,鼓励学生思考课堂问题的同时能够运用这项能力。当遇到不公平待遇时,为自己、为弱势群体积极发声,做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水平俱佳的有为青年。王予东努力融入学生群体,力图打破传统意义上的“师生界限”,让师生关系朝着朋友般的亲密关系转变,从而使学生获得独特的尊重与价值感受,使同学们发自内心地喜欢并参与进课堂活动中。

        筚路蓝缕,填补学科空白

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

2013年,时任河南大学基础医学院教学办主任的王予东将目光投向了医学人文研究,在学校医学人文教育尚未成型的背景下,王予东毅然选择创建医学人文教研室。“当时我校在医学人文领域的研究还是一片空白,我想把这块短板填补上。”该教研室的创立是河南大学医学领域的一次尝试,但问题也接踵而至:人手不足、前景未知、教材稀少、成果研究缓慢……每一项都为教研室萌发的羽翼带来不小的阻力。人手不足便招贤引士,教材稀少便自己翻译,只他一人就承担了五项教学任务:医研综合素质、医事法学、医学导论、医学批判性思维、大学生防欺诈能力培养……王予东历数自己所教授的课程,神态中满是充实和自豪。

“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王予东用行动深刻诠释了韩儒林先生寄予科研工作者的警言。自2013年起,王予东便埋头深耕医学人文这片土地,他用八年时间静静打磨研究理论。对于做研究,他称自己有些偏执:“一个理论、一个研究若还不够成熟,那就永远有漏洞需要弥补。”八年耕耘,终有收获。2020年,王予东的课题斩获学校四个奖项。王予东十分谦逊的表示:“在科研上我的成果不多,我们的教研室还处在初创阶段,需要进一步努力发展。”

如今王予东着力于医学批判性思维的教授与研究。“科研来自教学,教学应用科研”是他独到的教学研究方式。批判性思维教育与一般的专业知识教育不同,它更偏重的是一种素质的培养。作为医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王予东正运用自己的方法,推动人文医学教育的逐步发展。

        培养子女,“非标准”力行到底

“批判性思维”中所蕴含的求真、分析、系统、开放的思维倾向,不但被王予东加入了自己的课堂教学过程,在对子女的教育方面也得到了充分展现。自女儿的智识发育阶段起,王予东就和她一起讨论有关自然科学的话题。这极大激发了王予东女儿对未知领域的探索欲望,培养了她对知识的好奇心和渴求欲,从而也帮助孩子树立起了在学习中体会知识的乐趣的观念。

得益于王予东在女儿成长历程中的悉心陪伴——在对高中生物学科的学习和钻研过程中,她以坚强的品性,凭借在河南大学附属中学生物学科中的优异成绩,入选河南省中学生“英才计划”如今已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就读。谈到女儿克服困难,步步成长,取得了如今的喜人成绩的时候,王予东露出了自豪的神情:“能看到孩子拥有了思辨自省的能力,以健全的人格,独立的个性,去直面生活的挫折、道路的艰辛的时候,我就觉得没有失掉身为人父的使命担当。”

“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对于在学校“医学批判性思维”以及“非标准”课堂教学方面取得的开创性进展,王予东十分谦逊:“我只是对‘不唯书,只唯实’身体力行。”谈及未来的发展路径,王予东表示,以后的研究和教学内容将会侧重转向如何打通医学专业教育与思维通识教育的知识桥梁。

虽乘风破浪,亦行稳致远。王予东就如一位拓荒者,在医学人文领域为学校开辟着这一片片山林。采访结束时,天色已晚,与小河互相致意后,王予东转身走进了医学院楼门。背过身,抬眼望去:一片星汉灿烂,俱出其中。

王予东:1996年起至今任教27年,曾任医学院教务主任, 担任医学人文教研室主任。201120142015年度前后三次获河南大学教学质量奖特等奖,2021年获河南省教学技能创新大赛二等奖现主要研究方向为“医学人文教育”。任教以来,王予东始终保持对医学教育进行探索的热情,力图打通医学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的壁垒,最近成果是将循证医学批判性思维结合起来后首创医学批判性思维大学生防欺诈能力培养课程,这两门课程的开出,为早期培养医学生的临床思维打下坚实的基础,还可在纷繁芜杂的网络时代为迷惘的年轻一代提供一个独立思考,识别真假的工具。

 

 

上一条:基础医学院举办《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读书分享会

下一条:基础医学院研究生党支部举办“赓续精神血脉·再续百年华章”微党课比赛

地址:河南大学金明校区北门向里基础医学院大楼 

电话:0371-23880585(院办)

邮编:475004

邮箱:jcyxy_2022@163.com

Copyright @ 河南大学基础医学院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