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设置

网络学习资源

​RA-H-0255大脑半球内侧面

发布时间:2024-10-16 浏览次数:

RA-H-0255大脑半球内侧面

标本名称:大脑半球内侧面

大脑半球内侧面属于神经系统,以下是其相关信息:

1解剖部位


位于大脑半球内侧,主要结构包括扣带回、中央旁小叶、胼胝体等。扣带回围绕胼胝体沟,中央旁小叶是中央前、后回向大脑半球内侧面的延伸部分,胼胝体是连接左右大脑半球的纤维束。


2关键标志


- 胼胝体:是大脑半球内侧面最显著的白质结构,呈宽厚的纤维板状,连接左右大脑半球。分为嘴、膝、干、压部,是识别大脑半球内侧面结构位置关系的重要参照,对两侧半球间信息传递至关重要。


- 扣带回:围绕胼胝体沟,呈弧形,参与情感、认知等高级神经活动,是内侧面额叶、顶叶与胼胝体之间的重要标志。


- 中央旁小叶:为中央前、后回延伸至大脑半球内侧面的部分,前部与下肢运动控制有关,后部参与下肢感觉处理,是划分运动和感觉功能区的关键标志。


- 距状沟:位于枕叶内侧面,是视觉中枢所在位置的重要标志,视皮质围绕其分布,与视觉信息处理密切相关 。


3断层定位


- 胼胝体膝部层面:能看到胼胝体膝,其前方是额叶内侧部,后方是透明隔、侧脑室前角。此层面可观察额叶内侧面结构及胼胝体前部形态,判断是否存在发育异常或病变。


- 胼胝体干层面:可见胼胝体干,上方有扣带回,下方为侧脑室体部。该层面有助于观察大脑半球内侧面中部结构,以及侧脑室与周围结构的关系,对诊断颅内占位性病变等有意义。


- 胼胝体压部层面:呈现胼胝体压部,其后方连接枕叶,下方有距状沟等结构。通过此层面可了解枕叶内侧面视觉相关结构,判断是否存在枕叶病变影响视觉功能。


4生理功能


- 运动控制:中央旁小叶前部是下肢运动中枢,对下肢的运动控制起关键作用,包括随意运动的发起、协调和精细控制。


- 感觉处理:中央旁小叶后部负责下肢的感觉信息处理,能感知下肢的触觉、痛觉、温度觉等,同时参与本体感觉,使个体能感知下肢的位置和运动状态。


- 情感与认知:扣带回参与情感调节、认知功能和注意力的调控,与情绪体验、记忆、决策等高级神经活动密切相关。


- 语言与记忆:胼胝体连接两侧大脑半球相关语言和记忆区域,对语言功能的整合及记忆信息的传递和共享有重要作用,有助于左右脑协同完成复杂的语言和记忆任务。


5临床意义


- 定位诊断:大脑半球内侧面病变可引起特定症状,有助于临床定位诊断。如中央旁小叶病变常导致下肢运动和感觉障碍,可据此判断病变部位在大脑半球内侧面的中央旁小叶区域。


- 疾病评估:扣带回异常与多种精神疾病有关,如抑郁症、焦虑症等。通过脑成像技术观察扣带回的结构和功能变化,可辅助疾病诊断和病情评估,为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 手术参考:了解大脑半球内侧面的解剖结构和功能,对神经外科手术至关重要。在进行涉及该区域的手术时,如肿瘤切除术,医生需精确操作,避免损伤重要结构,以减少术后并发症,保护患者的运动、感觉和认知等功能。


上一条:RA-B-0256脑的正中矢状切

下一条:​RA-H-0254端脑的水平切面

地址:河南大学金明校区北门向里基础医学院大楼 

电话:0371-23880585(院办)

邮编:475004

邮箱:jcyxy_2022@163.com

Copyright @ 河南大学基础医学院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