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所属模块 |
■模块三(科学精神) |
|||||||
开课学期 |
■全学年(两个学期均开设) |
|||||||
总学时 |
36 |
理论学时 |
36 |
实践学时 |
0 |
课程学分 |
2 |
|
开课教师姓名 |
王予东 |
教师所在学院(部) |
基础医学院 |
|||||
课程内容
随着社会的日趋多元化和新技术的普及应用,我们进入了信息爆炸与新事物层出不穷的的互联网时代,各种骗子粉墨登场。骗子团伙组团利用发达的社交媒体、搜索引擎、成熟的骗人套路等广撒欺诈之网,如果人们稍有不慎,就会掉入陷阱。
高校学生尤其是新生,从主要是应试教育的中学独自来到大学。人格上急于独立,但社会经验太少,不会识人,所以绝不是以专门研究人心的骗子团队的敌手,甚至有些硕士、博士研究生也时常掉入陷阱。高校学生被欺诈典型案例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魏则西求医被骗后死亡案;黄河科技大学云旭阳学医被骗后死亡案;北大女生被PUA后自杀案;湖南在校博士生被电信诈骗10余元等等。欺诈成为侵犯大学生人身和财产安全的一大毒瘤,且花样不断翻新,方法不时升级,严重扰乱了大学生正常的学习和社会秩序。
本课程中的欺诈并不是特指的法律上的欺诈概念,而是欺骗和诈骗概念的集合。可以简单分类为:医疗欺诈、电信欺诈、金融欺诈、情感欺诈、求职欺诈、传销欺诈、生活欺诈等等。
本课程立足现实案例,授人以渔,即从培养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着手,开展大学生防欺诈能力的教育。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各种欺诈问题的预防和控制。课程讲授中结合大学生的认知特点,以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为主线,采用案例讨论法,注重引导启发,力图营造师生;生生思维碰撞的课堂气氛。教师坚信:一个大学生拥有了良好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就相当于拥有一双慧眼,能够有效甄别信息的真假,看破欺诈画皮,避免错误判断和错误选择及带来相应的损失。
任课教师为三届河南大学教学质量奖特等奖获得者,除大学生防欺诈课外,还主讲医事法学;医学批判性思维;医研综合素质等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