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H-0225头颈部主要静脉
标本名称:头颈部主要静脉
所属系统:脉管系统
标本高清图片:
文字描述
一、整体概述
头颈部静脉分为浅、深两组,两者通过丰富吻合支相连,最终汇入锁骨下静脉与头臂静脉。静脉壁薄、无瓣膜(颈外静脉除外),血液回流依赖重力及肌肉泵作用。
二、浅静脉系统
1. 面静脉(Facial Vein)
l 走行:起自内眦静脉(与眼上静脉吻合),沿鼻翼、口角外侧下行,越过下颌体下缘延续为面总静脉。接受下颌后静脉前支,再跨过颈内、外动脉的表面,下行至舌骨大角附近注入颈内静脉。
l 属支:鼻外侧静脉、上唇静脉、下唇静脉、颏下静脉、咬肌静脉。
l 交通:通过眼上静脉和眼下静脉与颅内海绵窦交通,并通过面深静脉与翼静脉丛交通,继而与海绵窦交通。
l 临床:"危险三角"区感染可经眼静脉到达海绵窦,引发颅内感染。
2. 颞浅静脉(Superficial Temporal Vein)
l 走行:伴同名动脉,耳前下行穿腮腺,与上颌静脉汇合成下颌后静脉。
l 属支:顶支、额支、耳前支。
l 标本提示:位于耳屏前方,常与颞浅动脉伴行。
3. 耳后静脉(Posterior Auricular Vein)
l 收集区:耳廓后方。
l 汇入:与下颌后静脉后支、枕静脉合成颈外静脉。
l 收集区:枕部皮肤。
l 汇入:与下颌后静脉后支、耳后静脉合成颈外静脉。
5. 颈外静脉(External Jugular Vein)
l 走行:胸锁乳突肌表面垂直下行,穿深筋膜注入锁骨下静脉或静脉角。
l 属支:下颌后静脉后支、耳后静脉、颈横静脉。
l 临床:体表可见,用于急救估测静脉压。标本中注意其斜跨胸锁乳突肌的浅表位置。
二、深静脉系统
1. 颈内静脉(Internal Jugular Vein)
l 走行:起自颈静脉孔(乙状窦延续),沿颈动脉鞘内下行,与锁骨下静脉汇合成头臂静脉。
l 属支:
颅内属支:乙状窦、岩下窦。
颅外属支:面静脉、舌静脉、咽静脉、甲状腺上静脉、甲状腺中静脉。
l 临床:中心静脉置管常用右侧(直行且胸膜顶较低)。标本中注意其与迷走神经、颈总动脉的毗邻关系。
2. 乙状窦(Sigmoid Sinus)
l 位置:颞骨乳突部内面,S形沟内。
l 引流:横窦→颈静脉孔→颈内静脉。
l 临床:乳突炎可能引发血栓性乙状窦炎。
3. 翼静脉丛(Pterygoid Plexus)
l 位置:颞下窝内,翼内、外肌间。
l 交通:经卵圆孔静脉与海绵窦相通,面深静脉与面静脉相连。
l 意义:口腔感染扩散至颅内的潜在通路。
4. 锁骨下静脉(Subclavian Vein)
l 汇合点:颈内静脉汇入形成头臂静脉,左侧与胸导管相邻。
l 穿刺定位:锁骨中点下方,与前斜角肌止点关系密切。
三、重要静脉吻合与临床关联
1. 面静脉-海绵窦通路:面部感染→眼静脉→海绵窦血栓。
2. 椎静脉丛:颈深部与颅底静脉网,肿瘤转移途径。
3. 颈静脉弓:双侧颈前静脉于胸骨上方的横向吻合,颈部手术时需注意。
四、标本辨识技巧
l 区分颈内/外静脉:颈内静脉位于颈动脉鞘深部,管径粗大;颈外静脉浅表且斜行。
l 寻找属支:面总静脉由面静脉与下颌后静脉前支汇成,是颈内静脉重要标志。
l 静脉颜色:甲醛固定后呈蓝灰色,与红色动脉对比鲜明。
下一条:RA-H-0224 头部侧面观